东丽区国资委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2 09:38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字号: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司法局的专业指导下,区国资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区政府、区司法局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相关部署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国企改革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国资国企领域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科长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切实压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为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统筹安排法治建设工作。2023年初,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对法治建设工作做出明确安排,确保各科室、各国资监管企业将法治建设工作贯穿全年各项工作始终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要求。紧密结合国资监管工作职责和本年重点工作,在年度述职述廉时一并进行述法,对存在的问题从法治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升领导干部法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法治学习宣传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党委领导班子带头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依法治市、区委依法治区相关会议精神,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落实中心组学习学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法治培训等制度,开辟党员活动室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全委形成了领导带头学、部门重点学、职工认真学,互相学习,互为促进的局面,使法治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加强依法行政潜力,随时警醒干部依法行政,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坚决杜绝办事随心所欲、偏离航向。组织全体公务员完成2023年干部线上学法用法相关学习内容及考试;组织学习“共性学法清单”,组织2名公务员参加2023年全区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平均分95分,高于全区平均分。

二是抓强学习培训和宣传解读。抓实领导干部学法学习教育。将《行政复议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纳入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国资委党委开展集中学习,讲解行政复议法修订的重大意义,并组织法治知识考试,增加行政复议法相关内容,引起干部重视。开展“宪法宣传周”宣讲活动。区国资委召开宣讲会,对本次“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学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和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提升学习宣传效果。12月开展行政复议法学习宣传月活动,在2023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加大行政复议法宣传力度。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参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行政复议法知识网上竞答,组织干部参加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开展的行政复议法专题培训班。过自学学法、集中专题学法等形式,加强《宪法》《民法典》《行政强制法》《物权法》《公务员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干部法律素质,牢固树立依法治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法履职能力。结合“八五”普法规划相关安排,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活动、“415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日”普法宣传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反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宣传活动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政务微博做好线上法治宣传,使国资国企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升国资国企业务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是以法治建设为指引,提升区管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开展加班费、值班费等专项自查工作。组织各集团公司和主管部门在自查阶段建立工作专班,组织国资监管企业重点围绕加班费、值班费等相关制度建设、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程序等展开检查工作,就个别企业存在的制度建设程序不规范、加班认定不准确、费用计算不恰当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二是启动国企工资总额管理改革、推进负责人薪酬改革工作。研究拟定《东丽区国资监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东丽区国资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编制方案》,组织各区管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市国资委和滨海高新区调研,就相关效益指标的选取与计算进行研究与探讨,指导区管企业做好工资总额预算编制工作,为完善工资总额管理、推进国企薪酬改革夯实基础。

三是制定《东丽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办法》《东丽区国资委关于加强监管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监管企业债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意识。针对我区20家融资平台公司截至20233月底存量隐性债务和经营性债务,研究分析化解方式可行性,制定《东丽区平台类国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方案》,明确债务化解目标,防范债务违约风险,坚决守牢不爆雷的底线。会同区金融、财政部门就区属国有企业商业承兑汇票兑付情况展开排查,区属国有企业均不涉及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不存在兑付违约风险。

四是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全面掌握监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及责任追究工作情况,推动监管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处置问题,有效遏制违规经营投资行为,防范化解国有资产损失风险,提高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规范产权登记。组织区国资监管企业对本企业2022年度产权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掌握企业落实产权管理制度情况,开展国资系统国有企业产权登记专项整治工作。审阅完成2022年企业上报积压的产权登记文件93次,并完成网上审核。审核2023年企业上报产权登记70次,其中占有登记25次,变动登记40次,注销登记5次。

六是统计涉案涉诉情况,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收集到124起尚未完成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案件,涉及34家国资监管企业,除个别案件金额无法确定外,涉案金额总计约18.21亿元。针对我区国资监管企业在涉案涉诉情形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积极需求市、区政法机关指导和帮助,依法依规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

七是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宣传,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衔接起来,营造区属国资国企诚实守信良好氛围。每月核查财信集团、城投公司、帝达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签订信用承诺书情况引导企业加强诚信正面宣传,做好信用制度建设完善,建立失信行为主体“黑名单”、信用承诺制度、信用信息公开等机制,加强行业风险防控等。召开诚信教育大会,要求各科室要结合监管职能,全面落实诚信建设工作;教育各级干部职工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珍惜个人信用记录,避免被列入失信行为“黑名单”。

八是抓好问题整改。按照区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贯彻落实《东丽区2022年度全面依法治市考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整改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区国资委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安排落实各项工作,结合反馈问题,压实整改责任,扎实推进七个方面问题整改,目前均已整改完毕。为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国资委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聚焦法治建设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提升。开展法治建设工作调研,结合中心工作,全面调研了解法治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举措。针对专业性法律人才不足的问题,聘请2名法律顾问,为各项工作合法合规提供保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自查,全面梳理总结工作情况,巩固拓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果。

、存在问题

(一)法治建设方式缺乏创新。宣传方式主要以贴标语、海报、以及线上转发法律知识的形式,宣传手段及形式单一,较为枯燥,缺乏亮点。法治建设缺乏国资国企特色,突出企业特色的学习宣传活动较少,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实践性活动不够多。以法治建设促管理、促业务上水平的观念未能完全建立起来,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不够,法治学习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促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抓法治建设促企业改革发展的效果不明显。

(二)相关制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面对国资监管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法治建设相关制度机制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三)国资国企领域内部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内部法律人才相对短缺,对律所、法律顾问等外部机构及专业人员依赖较大,法治政府建设的内生力量尚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普法宣传举措,全面提升法律意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论新要求,学习市政府、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普法宣讲,真正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栏、广播、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展出生动形象的法治宣传图片和漫画,推进法治文化长廊建设。

二)进一步提升干部学法用法水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切实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培育法律专业性人才,持续加强内部法律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三)提升国资国企重点工作法治化水平。以管资本为重点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围绕资本运营和投资、国企混改、法人治理、责任追究、业绩考核、风险管控等,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严格把好2023年度财务决算和2024年国有资产统计等方面质量关,加强往来款、资金、资产等方面清查,强化国企招标采购等领域的阳光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管。加大力度协调解决企业涉案涉诉问题,推动企业合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分类管理,明确减债目标,研究减债途径。强化企业担保合法性、合规性审查,确保现金流安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 版权所有© 承办: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