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东丽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东丽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连欣,东丽区工信局党组书记杨声远,东丽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强,东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静,为大家介绍东丽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四级调研员吴浩铭主持。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四级调研员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东丽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连欣女士,东丽区工信局党组书记杨声远先生,东丽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强先生,东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静女士,为大家介绍东丽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连欣女士作主题发布。
东丽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连欣: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东丽区委、区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东丽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东丽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东丽区作为天津市的制造业强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东丽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率先提出东丽区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经过全区不懈努力,东丽区工业展现了稳中有进、质效双增的发展态势。
2022年东丽区研发支出逆势增长,R&D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R&D投入强度)达到3.83%,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制造业企业成为东丽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主力。2023年前三季度,东丽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0.8%,均位居全市前列。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四项主要工作。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壮大制造业发展生力军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的活力源泉,只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才能赋能制造业不断升级,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我们通过持续完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形成区域创新雁阵式企业发展格局,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以来,全区累计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600家,天津市雏鹰企业预计达到455家,天津市瞪羚企业达到23家,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全区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我们加强资源整合统筹,提高双创载体服务质量,不断孵育新质生产力。支持中航大科技园以建设促发展,加快中航大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88项,转化金额4100余万元,园区入驻企业达到87家。执信孵化器与海银资本共建海银前哨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引进芯朗道医疗、维看科技、岱美生物等高质量项目,服务功能不断升级,已打造形成科技孵化、新产品销售、体外诊断器械、医疗器械第三方服务、知识产权转化、科技融资为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孵企业达120家,年产值达17亿元,成为全市医疗行业标杆孵化器。
二、强化创新平台牵引,持续增强制造业发展辐射能力
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我们依托11家重点科研院所和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区域创新整体框架初步搭建完成。爱思达航天科技和国科医疗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引领力,牵头上下游企业组建航空航天结构高端制造和生物质谱高端医疗装备2家天津市创新联合体。中汽中心围绕汽车空气动力学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等58项重点研究方向,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17个省市级研究平台,搭建汽车行业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围绕行业“卡脖子”技术和“双碳”目标等设立多项重大科研专项,推进行业共性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科研优势,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清华高端院全年新签订体外膜氧合设备等科研项目73项,合同收入1.16亿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N(300兆牛)模锻液压机成功投产,设备控制和锻造精度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科医疗与天津大学、天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成立新污染物监测高端装备与技术体系协同创新中心,研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延伸质谱仪产业化链条。全力保障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中心等3家科研院所载体建设,加快形成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三、强化创新资源引聚,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
坚持经济建设第一要务、项目建设第一抓手,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推动制造业项目招商、建设不断升温升级。一方面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配套企业。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产业集群,扎实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东丽。今年以来,全区引进英联模塑、平高易电、上海华依等市外优质项目978个。组织智能驾驶挑战大赛项目签约、达沃斯论坛招商推介、世界机器人大会京津冀产业对接招商推介等多项招商推介活动,与北京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最大限度激发招商动能,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带动引资活力,推动产业链延伸布局。引进中广核辐照、中免集团、珞石机器人等北京项目165个。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全力打好促开工、保竣工项目攻坚战。目前,航天和兴高温合金国际宇航产品线项目、永昌焊丝高效自动化焊材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实现投产;平高电气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年内制造业投资预计达到20亿元。
四、强化创新服务供给,持续营造健康创新产业生态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过程、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为东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众多资质完备的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平台,科学精准的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以及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股权投资体系,拓宽项目种子期、早期、中期、上市、退出等全流程环节的投融资渠道,可以让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形成了便利的创新创业生态。另一方面我们深入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积极对接落实各级科技研发、高级管理人才政策,“订单式”培养产业急需的适用人才,吸引产业链关键人才资源,强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保障,努力将东丽区打造成高端制造业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各位媒体朋友,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使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创新效能显著提高,围绕东丽区六条主导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全要素聚集更为活跃,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人才活力充分迸发,科技创新要素高效流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发展作用更为突出,科技创新在工业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显著。东丽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优化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动能,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筑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添秤加力。在这里,我们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到东丽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东丽区发展建设。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连欣女士。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天津日报记者:
东丽区工业经济近几年一直发展势头比较好,请问工信局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企业发展中的扶持作用的?
东丽区工信局党组书记杨声远:
东丽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牢牢把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注入活力,让科技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坚实支撑和强劲引擎。
一是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区工信局立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出题、高校揭榜的产业科研攻关新模式,扮演好政府、高校、企业中的枢纽角色,定期征集企业重大专项产业需求,会同高校的重点院系对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项调研,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区一家专注于电力储能产业的企业,与河工大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后,共同开展储能领域前沿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通过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2023年1-10月,平高储能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倍。
二是促进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区工信局着力建立以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聘请市级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咨询诊断,支持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区累计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鼓励天津钢管公司依托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强化产品质量两个方面入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降低运行成本,每年新产品产量不低于30万吨,新产品创效3亿元以上,工艺降本超亿元,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区工信局还制定了《东丽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具体举措》,督促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津云记者:
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方面,东丽区有何举措和招法?
东丽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强:
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东丽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出台实施《东丽区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狠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为产业赋能,下面我将有关情况介绍一下。
第一方面,我们大力培育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东丽区拥有清华高端院、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系列科研院所资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支持科研院所构建“研发机构+孵化公司+转化基金”运营模式,是促进院所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的重要手段。比如:今年我们帮助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天津工研院建立创投资基金,争取天津市母基金4000万元支持,基金的建立为科技成果转化插上金翅膀,医工所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项目产业化的基础上,能够加速推动质谱仪、质谱检测试剂等项目产业化,使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由点到线,由单到链。
第二方面,我们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力搭建院所与企业合作桥梁。我们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项目组织机制,支持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科技转化,搭建从研发到生产环节的成果转化“握手”通道,区级财政对符合条件并通过立项的转化项目,将给予最高程度资助。2023年,东丽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市内外大学开展合作共45项,主要涉及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7个技术领域,项目合作金额8200余万元。
第三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开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已引进培育市级技术转移机构16家、培养技术经理人69人,分别位居全市第三、第四名,全市18家概念验证平台中,有四分之一位于东丽区。我们积极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桥梁,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今年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92亿元,同比增1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共登记技术交易超过1420项。
今晚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东丽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持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东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静: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东丽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及区委、区政府《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通过企业培育、项目引进、创新平台搭建等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动能。
一是在深挖创新主体上下功夫。我们深入走访实地摸排,全面建立企业发展档案,针对企业经营发展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等,建立企业创新提升服务台账,引入市科创中心、京津冀产业协作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分级分类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科技评估辅导、知识产权导航、科技信息交流等科技服务,推动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底盘。目前园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市级专精特新27家,数量居全区首位。
二是在搭建创新平台上下功夫。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提升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支持建设一批市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不断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能力提升。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省级研发机构30个。今年我们抢抓汽车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机遇,与中汽中心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重点打造集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动能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水平人才集聚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先后与北汽、理想等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相继落地了华依科技北方检测基地、英捷利新能源电机控制器等项目,园区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
三是在强化金融赋能上下功夫。我们始终把服务科技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抓早抓小、精准发力,助力企业不断做专、做精、做强。成立规模5个亿的东丽经开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已投资项目3个,1个项目直接投资,2个以成立子基金形式进行投资。直投项目凯华材料完成北交所上市,成为天津第一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和东丽首家本土上市企业。成立天津丽达海河股权投资基金和天津丽瞳创视股权投资基金两支子基金分别出资天津富士达集团和天瞳威视,基金规模分别为3350万元和5010万元。
我们相信,随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园区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东丽经开区的区位、产业、环境等优势将更加凸显。欢迎企业家朋友们到东丽经开区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 版权所有© 承办: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